当前位置: 首页> 58必威网 > 行业动态> 正文

造车新势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发愁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3-12-26 12:17:2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 444
核心提示:2023年12月26日关于造车新势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发愁的最新消息:新能源汽车的世界,全是硝烟。11月,华为余承东怒怼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掀起一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网络骂战;12月,小米汽车产品还没上市,物料先偷跑,小米紧急发文,对泄露实车拍摄图


新能源汽车的世界,全是硝烟。

11月,华为余承东怒怼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掀起一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网络骂战;12月,小米汽车产品还没上市,物料先偷跑,小米紧急发文,对泄露实车拍摄图的媒体进行追责。

网上风波不断,线下活动频频——为了完成年度目标以及清库存,新能源车企再度搞起了价格战,以价抢量,这在2023年早已是常规操作。

在2023年,车企们的目标是活下去。

01

小米汽车创业未半,风波又起。

历时长达31个月之后,小米汽车终于要在12月28日拿出自己的产品。然而,官方还未开始行动,民间却已经偷跑出消息——近日,一组小米Spped Ultra 7(简称:SU7)的实车拍摄图在网上流出来,照片疑似现场媒体传出。

从图片可以看出,小米的SU7,车身整体采用轿跑式样,车头部分扁平化,引擎盖两侧有着较大的隆起,形状神似保时捷,因此也被网友称为“米时捷”。

图片

对小米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产品还未推出,先迎来了一次舆论风波。

很快,小米就进行了反击——12月19日,小米发布公告,称媒体ZAKER的员工包某和“小白买车”的员工关某,未经许可有意泄露保密拍摄内容,小米将根据双方签署的《保密承诺书》追究两人及所属媒体的泄密责任,包括但并不限于公开道歉、罚金。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对3名员工做出辞退、永不录用的处理结果,起因是这3名员工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扰乱了小米正常业务的开展。

图片

看得出来,小米对SU7汽车的态度,慎之又慎,这或许与中国汽车市场的生态有关。

“为梦想窒息”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为造车掏空了乐视,留下一个“下周回国”的传说;中国前首富许家印携500亿巨款进入赛场,结果大败而归,恒大集团危如累卵;曾在中国第一商战“宝万之争”中大赚350亿的宝能老板姚振华,也在新能源汽车败下阵来,前不久更是被欠薪员工当街揍了一顿。

即使是老牌造车选手,也会被淘汰,今年7月5日,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公告显示,奇点汽车已被申请破产清算。

今年9月,曾经跻身“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被曝出借口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结果转机直飞美国纽约,无视400亿元的投资和债务以及欠薪的威马员工,跑路了。

对此,威马汽车的工作人员出来回应称,沈晖出国是为了在海外寻求新的战略投资人,并推进公司在出海市场的布局。

只是,从结果来看,威马汽车的情况并不乐观。

据财联社消息,威马汽车近日新增4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8049万余元。截至目前,威马存在3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1.2亿元。此外,公司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和终本案件信息。

图片

在行业负面信息不断的情况下,小米慎重行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宣称,“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而这赌上尊严的最后一次创业,其投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12月18日,雷军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提到,“我们第一辆车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这样巨大的成本投入,注定它是一场不能失败的豪赌。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网站留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