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88必威 > 清洁节能> 正文

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优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关注热度: 2638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刘环宇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其副产品“秸秆”的产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田间焚烧和废弃的秸秆总量可达2.15~3.14亿吨,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可再生资源浪费,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研发秸秆纤维清洁制取技术,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促进我国纤维制造企业在长期“以木为主”的状态下转变为“以秸为主,以木为辅”的可持续发展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该文以无污染、低能耗、清洁、优质的农作物秸秆纤维制取为原则,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秸秆基农用地膜成型工艺与设备研究”(2010BAD32B02-5)资助下,对秸秆纤维清洁制取中试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与试验,并结合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的实际作业情况,将该平台划分为秸秆原料预处理系统,原料浸泡、搅拌、清洗供给系统,强制喂料系统以及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系统,采用理论建模、运动学分析、力学分析等方法对中试平台现存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秸秆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及其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为探明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的最佳工作参数,完善工艺流程,解析各子系统间配合关系及系统参数对纤维加工质量的影响,该文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1)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的优化设计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从水稻秸秆原料的预处理、秸秆浸泡、搅拌、清洗、捞取、输送、喂入到水稻秸秆纤维清洁制取整个工艺流程进行系统性研究。优化设计了能够实现由农作物秸秆到粗纤维制造的自动化中试生产平台。(2)水稻秸秆原料预处理工艺参数优化为快速、高效地加工满足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生产所需的水稻秸秆原料,对9QR20-60型秸秆揉切机进行了优化改进,并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实施试验。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含水率、揉切机主轴转速对秸秆粉碎长度影响极显著(P0.01);揉切机主轴转速对秸秆揉切度影响极显著(P0.01);水稻秸秆含水率对秸秆揉切度影响显著(P0.05)。2)优选出揉切机最优参数组合为:水稻秸秆含水率17~22%、喂入量1000 kg/h、揉切机主轴转速1800~1850 r/min,此时经改进后的揉切机加工可得粉碎长度处于100~140mm,揉切度≥80%的水稻秸秆原料。(3)原料供给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试验为满足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的工作效率,实现对水稻秸秆纤维的清洁、高效和稳定制取,设计了与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相配套的原料供给试验装置。以单个耙齿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耙齿对水稻秸秆的作业过程,并对浸泡装置、搅拌清洗装置和捞取装置间匹配关系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输送带线速度、耙齿齿数、搅拌桨转速对捞取效率影响极显著(P0.01);输送带线速度对捞取效率变异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2)优选出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原料供给系统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输送带线速度0.6 m/s,耙齿齿数8根,搅拌桨转速40 r/min。此时,单位时间内水稻秸秆原料捞取效率为1111.2 kg/h,变异系数为0.124。在保证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不少于1000 kg/h生产效率要求的前提下,可实现对水稻秸秆原料连续稳定供给。(4)强制喂料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试验作为纤维制取中试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喂料装置喂料的均匀性和可控性,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水稻秸秆纤维的加工质量。结合强制喂料装置与捞取输送装置间配合关系及强制喂料装置与进料口间配合关系,计算出强制喂料螺旋主轴半径为0.03 m,强制喂料螺旋主轴外径为0.064 m,强制喂料螺旋螺距为0.12 m,强制喂料螺旋转速为417 r/min。并对强制喂料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每隔1s采集强制喂料装置出料口处水稻秸秆原料落料质量,取3次试验水稻秸秆原料质量流率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3次试验测得质量流率变异系数分别为0.1398、0.1436和0.1412,符合纤维制取机生产需求。(5)水稻秸秆纤维清洁制取系统的参数优化为实现水稻秸秆纤维的清洁、高效、优质制取,探究水稻秸秆纤维的最优制取工艺参数,保证生产出水稻秸秆纤维满足秸秆纤维地膜制造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调压腔体间隙对爆破压力和纤维制取机消耗功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确定了满足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的最优工艺参数最优组合为:秸秆纤维制取机主轴转速110 r/min,喂料速率1100~1200kg/h、调压外环与调压内环腔体间隙3 mm,此时纤维长宽比为44.5,纤维得率为81%,纤维初始叩解度为24.6°SR,抗张指数为7.1 N/g·m,可实现水稻秸秆纤维的清洁、低能耗、高效、优质制取。(6)水稻秸秆纤维地膜抗张强度预测模型建立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抄造工艺参数建立快速、准确、高效的预测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L25(56)方法,以纤维打浆度、施胶剂添加量、湿强剂添加量、地膜定量、混合比作为模型输入参数,以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干抗张强度为输出进行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产过程中不同抄造工艺参数,构建了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干抗张强度预测模型,测试集样本均方误差、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可达到0.117、0.915、0.342。该预测模型可为水稻秸秆纤维地膜抗张强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实现秸秆纤维地膜自动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7)水稻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基于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秸秆纤维工业化生产进行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分析,以预测秸秆纤维清洁制取生产系统技术设计和推广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固定资金投入为227万元,每年运营成本为125.95万元,年产秸秆纤维可达1814.4吨,内部收益率74%,投资回收期1.2年,投资十年后累计净效益现值为1660.328万元,证明秸秆纤维清洁制取工业化生产技术项目经济上可行。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22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李海亮;汪春;孙海天;严晓丽;梁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研究进展张婷;张一新;向洪勇;

中国造纸工业2016年产销形势分析赵伟;

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法规综述及其经验启示王红彦;王飞;孙仁华;高春雨;王亚静;孙宁;王磊;毕于运;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处理秸秆爆破液废水姚义;叶超;吕育财;李宁;王栋;龚大春;李洁;吴佩强;

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模式郭冬生;黄春红;

基于光谱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番茄磷营养诊断方法李美清;李晋阳;毛罕平;

基于序相关的作物育种评价性状特征选择方法刘忠强;赵向宇;王开义;李民赞;

秸秆利用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刘振;刘玲;张淑敏;孙涛;宁堂原;李传荣;李增嘉;

废弃生物质螺旋增压式连续闪爆过程机理及技术研究黄灿军

单螺杆挤出的过程研究袁明君

D200型大豆秸秆纤维制取机原料供给系统研究李卓

基于清洁能源的汽爆装置及工艺设计和研究刘峰

秸秆纤维制取机原料供给系统的研究房欣

螺杆式蒸汽爆破机加工特性研究李义杰

连续式中压蒸汽爆破预处理设备的研究顾张丽

秸秆连续挤出蒸汽爆破处理的机理研究闫军

锤片式粉碎机动态特性研究谢瑞清

螺旋啮合销钉冷喂料挤出机的设计研究与三维动态过程模拟范盈盈

单螺杆挤出机固液混合物料输送理论研究陈立芳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影响因素研究张莉;李传友;熊波;刘正道;王宪良;滕飞;李振;禹振军;黄幸媛;王庆杰;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水稻育秧基质工艺的优化孙海天;汪春;李海亮;严晓丽;梁琦;

秸秆综合利用的文献综述李彦玉;李东宇;刘婷;

浅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赵欣;

中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基于1982~2017年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分析陈向科;刘建英;曾文;邝小军;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五料化”利用现状王红梅;屠焰;张乃锋;司丙文;马涛;萨茹拉;那亚;刁其玉;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秸秆回收利用方法综合评价赵德兵;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高强;陈恩明;

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对涂布纸的脱墨效果丁希;张昌辉;游群杰;刘涛;马燕;

生物炭挤压成型机的设计与试验向喻;刘梅英;史利军;张楠;牛智有;

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优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刘环宇

揉碎玉米秸秆螺旋输送机理研究乌兰图雅

螺杆冷却时单螺杆挤出过程熔融机理及相变行为的可视化研究邢应生

锤刀式割草机的设计与分析向凯

秸秆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王萌

螺旋加料衬套在SJPL-Z60×25拉丝机组上的工程应用及改进设计王林

胶鞋大底八模腔两工位一步法注射成型机的设计研究韩露

砂盘式薏仁脱壳机设计研究陈万程

油茶青果脱皮机及皮籽分离装置的设计研究李善淼

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原料供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董冰哲

木质纤维素微波—酸化汽爆联合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王海宝

棉籽壳低聚木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支佳佳

圆捆秸秆打捆机工作参数的试验研究操子夫

秸秆床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优化试验陈广银;毕金华;杜静;常志州;叶小梅;

氨化秸秆还田加快秸秆分解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余坤;冯浩;赵英;董勤各;

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稻田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何七勇;吕卫光;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王金庆;袁大伟;张翰林;

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胡鞍钢;地力夏提·吾布力;鄢一龙;

关于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及政策启示童晶晶;刘蕊;张明顺;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赵其国;骆永明;

德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工程对北大荒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蒋济众;乔阳;佟启玉;

玉米秸秆超微粉碎与醇解液化研究刘欢;顾邢伟;王雪;韩鲁佳;肖卫华;

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王亚静;王红彦;高春雨;王磊;毕于运;

废旧棉与水稻秸秆纤维混合地膜制造工艺参数优化陈海涛;明向兰;刘爽;张颖;张鸿超;

生物纤维原料汽爆预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王许涛

猴耳环药渣/聚丙烯复合体系原位增容机理研究张叶青

秸秆连续挤出蒸汽爆破处理的机理研究闫军

不等速双螺杆送料机的研究吴涛

蒸汽连续喷爆设备加料器的研究杨艳明

锤销摩擦对锤片式粉碎机转子振动影响的研究刘宝

基于草方格铺设机器人草与铁及橡胶摩擦实验的研究徐海玉

农作物秸秆阴燃特性及应用研究矫常命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刘建胜

锤片磨损对粉碎机转子振动影响的研究徐红梅

水稻秸秆降解优良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徐杰;杨谦;

水稻秸秆成为“香饽饽”秦晓;

磷酸-丙酮预处理对水稻秸秆酶解糖化的影响曾青兰;李晓宏;

推广水稻秸秆机械加工技术效益分析王桂霞,寇新彬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朱岱力;任东;罗永新;

腐秆剂快速分解水稻秸秆的机理及效果研究杨帆;罗琳;魏建宏;何飚;

碱性胍预处理水稻秸秆研究徐飘飘;许萍萍;李薇;王运;

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朱琳;刘春晓;王小华;孙勤芳;卞新民;

水稻秸秆全量简易还田技术试验初探施建国;郭志超;邬程辉;

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魏赛金;曾研华;倪国荣;潘晓华;

水稻秸秆半干青贮工艺条件及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张兴;王仪明;张瑾;范占炼;

四株不同属真菌粗酶液协同降解水稻秸秆效果的比较研究谢占玲;何智媛;

原料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姬登祥;黄承洁;于平;于凤文;艾宁;计建炳;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改性炭化水稻秸秆的制备及其表征杨阳;张毅敏;练建军;段金程;周创;林超;

水稻秸秆和稻壳水浸提液对小麦及其伴生杂草生长的影响王晓琳;张弘玥;李贵;

水稻秸秆制备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工艺研究程雪松;何秀院;唐瑜;

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化学处理的水稻秸秆王慧;刘小平;郭鹏;高瑞芳;王小芬;崔宗均;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金海洋;姚政;杨建军;蒋小华;查健生;

水稻秸秆品质与稻米品质同步遗传改良的研究郑金贵;王逸群;许明;刘峰;蒋家焕;陈福禄;林世强;

毛集实验区2万亩水稻秸秆成了抢手货李长政

水稻秸秆“化身”育秧基质记者 薛佳红 通讯员 戴文华 汪唐锦

兴化10万亩水稻秸秆旋耕还田记者 王庭君

日又现500余头疑似“辐射牛”流散

秸秆纤维原料清洁制取中试平台优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刘环宇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徐杰

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郭建华

水稻秸秆纤维素发酵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杨涛

水稻秸秆烟雾灰分对蔬菜生长和品质及体内多环芳烃含量影响的研究诸卫平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稻田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杨敏

磷矿粉和水稻秸轩对土壤铅污染钝化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汤帆

高效降解水稻秸秆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效能李玉琦

内生细菌Pantoea ananatis Sd-1降解水稻秸秆性能与漆酶催化性质的研究施小伟

细菌—碱/尿素联合预处理水稻秸秆的研究司梦莹

转Bt基因水稻秸秆对小鼠代谢、发育和繁殖的安全性评价李超民

水稻秸秆纤维及纳米晶须的制备与应用赵艳娇

贮存方式对水稻秸秆蒸爆处理前后饲用价值影响研究康建斌

水稻秸秆液化产物制备聚氨酯泡沫及其改性研究王万雨

水稻秸秆半纤维素转化木糖及木糖醇的工艺研究严良聪

设施浅水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的腐解效应及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严吴炜

[ 学术论文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违规举报] [ 关闭窗口]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网站留言
Baidu
map